风吹天地间,忽然变了颜色,只见山石缝隙之间还残留着先前下的白雪,只是有时这北方苦寒之地一年有大半时日都在酷冷之中,所以人人反而体形剽悍,有着豪迈的气息,与那满洲武士又自不同,处处都透着攻城略地的目地!反而是中土之人反而墨守成规,守着祖宗之业,少了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之雄心,以至反被外人侵略,这也是无法可想之事!索菲亚和袁承天二人刚刚回到那木屋之中,忽见天外有一颗烟火直冲中天,在半空中炸开。袁承天见了莫名其妙,因为在中土只有元旦和上元节之时天下民众才会放烟火以贺喜庆,——岂难道这罗刹国也有这习俗?正在他怔怔然时,索菲亚已踉踉跄跄奔出木屋,神情之中透着惶张,仿佛见到既将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发生。她这意外之举惊得袁承天也是骇然,不知她为何有如此的动作!他自然放心不下,害怕这位公主稍有不慎从这大石之上跌落不去,那么便有生命之虞,所以也是跃身而出,只因他武功高出这位公主甚多,所以身在半空便是一个轻灵灵转身,好巧不巧落在她身周,然后以手扶持,说道:“公主你干嘛这样惶张,小心脚下!”索菲亚公主见袁承天关心自己,不由苦笑一声说道:“你不知道,只有宫中发生巨变才会有这烟火!——我想宫中父皇定是有了不测之祸,似乎有人要加害于他,所以我一时情急便不顾安危跑出来……”袁承天道:“傻孩子你真是关心则乱,你父皇又不是泛泛之辈,岂客易让敌人得手?否则他也做不了皇帝这位置!”索菲亚听他说得言之在理,神情也不再紧张,反而看着袁承天,满是期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袁承天虽然事不干己,但是他亦是知道事不宜迟,不能拖延,否则迟则生变,到那时便来不及了,所以他背负这索菲亚公主直奔王城而去。
其实事实果如这公主所料,城中果然是士兵哗变,——是那东正教主伊万若夫得知自己孩儿丹尼尔死于那拜月教伊凡之手,便气不打一处来,甚为震怒,心想好你拜月教伊里奇胆敢纵容手下杀死我孩儿,那么休怪在下心狠手辣。他一时失智,便集结手下向拜月教杀去。拜月教教众弟子甚多,自然消息灵通,所以便事有准备,当这东正教人众到达之时,人家拜月教已是兵刃尽出,一言不合便双方动手。只是东正教的伊万若夫全然未料到这拜月教早有准备,所以一经交手便败势颓现,可是东正教尤不肯干休,便亮出了火铳,一时城中哗然大乱,火光四起,民众惊骇,人人奔走相告,以至惊动了亚历山大一世。他以为宫中禁卫兵哗变,匆匆披衣而出,却见是这东正教和拜月教相争相杀,不由得气得喝止;可是此时双方已然杀红了眼睛,再难停手。他空自着急,气得手足无措,正当此时不知何处飞来一只流矢正射中这位皇帝的肩臂,立时血流如注——原来这箭头比之平常的箭羽大了许多,而且上面还淬有巨毒。亚历山大大叫一声直向后倒去,而且脸色也是惨变!——他一向身居皇宫,宫中侍卫全程卫护,谁人胆敢谋刺于他,所以他便怠于武功,今日不想被流矢所中,而且箭上还淬有毒药,可见射这羽箭之人誓要他性命。此时他身后的侍卫一拥而上,以护驾为第一要义,因为如果皇帝死了,只怕他们这些侍卫人人难以活命,这也是皇权之下人人皆是胆战心惊,害怕皇帝有个闪失,任谁也吃罪不起。
其实这只羽箭本是拜月教伊凡授意手下张弓射箭,意在要了皇帝之命,因为他与本教教主伊里奇有夺其所爱,否则伊丽莎白只怕早已是教主夫人,而不是皇妃;因为伊里奇时常一个人念叨着这昔日师妹伊丽莎白的名字,因为世间情之一字,最是销魂,有时仿佛附骨之蛆难以舍却,只有将这相思之苦埋葬于心中,等待时机再行发难,以报夺其所爱之仇,今时正得其便——他——伊里奇在教中弟子卫护之下眼见皇帝现身于混乱之中,心想正是时机恰好,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便私下授意一名亲信弟子将淬有毒药的弓箭交给他,让他射杀于皇帝!这名弟子虽心中惧怕,因为弑君可是十恶不赦谋逆的杀头之罪,他不能不权衡利弊,可是教主有令他又不敢不从,因为他若稍有迟疑,便是祸临己身,当场身死;所以只有暂顾眼前,至于以后也就不去想它……
伊里奇之所以不出手自然出于万全之策,因为成功还可,不成功以这位皇帝的性格必然查究幕后指使之人,自己便可以全身而退,不会受到干连,这也是他机谋深远之处。亚历山大虽受箭伤,一时不得便死!侍卫和宫中禁卫全力而出,于乱军之中拥这皇帝回宫!
此时的伊万若夫犹不肯干休,已是下了死命令与这拜月教不死不休!伊里奇见这伊万若夫非但不识时务,而且不会审时度势,非要鱼死网破,心想:你不仁,休怪我无义,便命伊凡和教中弟子人人踊跃,不可以后退,若有人后退便就地格杀。所以情势更是惨烈,亚历山大见这两大教派任谁都不听自己的命令,一时威权尽失,可见他们全然未把他这位皇帝放在眼中,更遑论忠君护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待他回至宫中,已是面色阴沉。皇妃伊丽莎白不明就里,便来相询。亚历山大将这些事说出来,已是气愤不已。伊丽莎白心中自是明白拜月教的伊里奇之所以心生愤怒与那东正教伊万若夫兵戎相见,看似他们之间的私人恩怨,其实全是为了她——因为她先前便是身在拜月教——这伊里奇乃是其师哥,本来是情投意合的,可是后来师父霍东却为了本教的前途将来还要倚重皇室便将她嫁与当时还是储君的亚历山大,让伊里奇心中恼恨不已,不能释怀!今次定是这位师哥借题发挥,想暗中刺杀皇帝……当然这话她自然不能说出来,否则拜月教便祸临己身,虽然本教势大,可是和一国之士兵比起来只怕犹有不能,所以她只有将自己心中的疑虑埋在心底!——当然这位皇帝对她和伊里奇过往之事自然是无从得知的,也就不明白这两个教派为何忽然反目成仇,非要不死不休!
伊凡手中刀已使得风发,势要将这伊万若夫毙命于此,只是伊万若夫又岂是岂与之辈?如果无人出手于中调停,只怕死伤更重,而且还会祸及城中无辜的民众;只是他们此时只为着自己利益所想,至于其它全然不顾及,双方都想着以此一役杀对方于刀下,一劳永逸,再无后患!
伊万若夫自从得知孩儿丹尼尔死于伊万手中便耿耿于怀!只是伊凡心中奇怪因为自己暗下杀手杀那丹尼尔之时除了袁承天和公主索菲亚似乎再无人知道,这伊万若夫是如何知道?其实他哪里知道拜月教中有东正教的弟子,只是他全然不知,依旧蒙在鼓里而已!伊万若夫眼见仇人便在眼前,只是一时杀他不得自然愤愤不已,忽然他想起自己腰中的火铳,何不一用?他手中刀虚晃一式,闪身而过,迅速从腰间取下火铳向着这伊凡便是一枪。伊凡怎么也未想到这伊万若夫会忽然发难。他一个不留神,枪中火药正射中他的小腹,一时鲜血涌出。伊万若夫犹不解恨,又是一枪击中他的肩臂,使刀不成,只有呛地落地。伊万若夫见势收起火铳,飞起一脚将这受伤行动不便的伊凡踢翻在地,格格阴笑道:“今日便要你为我孩儿偿命。”他手中刀以上而下地落下,眼见这伊凡要身首异处。那伊里奇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虽然他被袁承天废去武功,手臂不能运转自如,但是武功还是有的,虽然不济但是却胜似常人,所以眼见这东正教主伊万若夫要杀自己的得力亲信伊凡自然不能不管,所以从一名弟子手中夺下一把刀,以脚撑地跃身而前,不偏不倚正落在其身侧,顺手一刀迎上,耳中只听“当”地一声,双者相交,火星四闪,只是这伊里奇毕竟内力不济,手臂之上虽然武功未曾全废,已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虽救下伊凡一命,自己也是身心受损,不由后退连连,还好凭着胸中的一口真气才得以稳住身形,饶是如此还是觉得哽嗓之处发甜,一口鲜血禁不住喷了出来,身子摇了摇,似乎便要摔倒!
小主,
伊万若夫心想:天赐时机,此时不灭其拜月教更待何时。他手中弯刀如龙出海,直袭伊里奇小腹。伊里奇见状慌忙闪躲,奈何身体不灵便,竟未躲过,被其一刀刺中。伊万若夫心下大喜,终于可以除去眼中钉,肉中刺,不免有些得意忘形。只是他全然忘却了还有伊凡虎伺在侧。伊凡见教主立毙当场,不悲反喜,因为有他自己既便坐上了教主宝座也是不得安生,现在去了后顾之忧,心中自是欢喜。他见伊里奇腹中弯刀,并不出手相助,只待他倒地身亡这才突然出手从决无可能的方位一刀刺穿这伊万若夫的胸膛!这一切都出奇地快,便是混战的双方弟子门人也是惊骇不异!
伊凡见这伊万若夫再无还手之能,也是倒地而亡,不由得意气风发,仰天长啸,心中忽然有了想法:正当此时,何不将这东正教和拜月教合而为一,一同攻入皇宫,拿下这皇帝,自己取而代之,又有何不可?这天下本就是天下人共有,也非一族一姓之天下!他想到此处便喝令双方教众住手,将自己的心中想法说出来,不想众人也有此意,便欣然同意,试问世人谁不畏死?谁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大英雄!有时只是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伊凡见自己一招奏效,心下更喜,便裹胁教众向皇宫杀去。
亚历山大回到皇宫,心中犹有不平,心想:他们真是反了!竟然敢违背自己的旨意,任意为之,可见全然未把他这位皇帝放在眼中,照此以往那还了得,他们岂不要篡夺谋逆?想到此处他的心也不由紧了紧,心中着实害怕他们谋逆造次,因为宫中侍卫实在甚忧,武功睿智皆是不能,所以一旦他们起事,只怕……
忽然宫门之外喧哗声起,而且伴随着许多人沉重的脚步向这皇帝寝宫而来。亚历山大不由面色忧虑,因为他实在害怕宫中侍卫哗变……他三步并二步冲出宫门,正见那拜月教的伊凡率众而来,而且气势汹汹,带着杀人的意味,便隐隐感到不对……岂难道他们要谋逆作乱?他刚想发话,不想那伊凡已是张弓搭箭,一箭向他射来。还好他眼疾手快,将箭拔落,饶是如此也是惊出一身的冷汗,心想:看来他是要弑君而上!只是那有这样容易!他也不想想如果这亚历山大平庸无常,只怕也决难做到这皇帝的位置!所以他处乱不惊,反而显得泰山崩于面前不为所动。他虽定力如恒,奈何皇妃伊丽莎白却是不能够镇定——她真的不明白师兄伊凡为何忽然之间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来,置拜月教于何地?其实这其间还有隐情,当年在拜月教时非但大师兄伊里奇对这位小师妹情有独钟,便是伊凡暗中也是心心念念,一直喜欢这位如天人一般的小师妹,——可是后来师父霍东为了本门的利益,竟然擅作主张将伊丽莎白嫁于当时还是储君的亚历山大——因为他是为皇太子——将来继承大位,便是君临天下的君主,看天下谁敢不从?他也只有将这份情埋葬在心中,从不与别人说起,只是在深夜之时独自难过!原来世间最苦莫过一个情字!人人皆不可逃,只有在这囹圄之中煎熬!今日他之所以有些大逆不道的行为,一者是觊觎这帝王之位;二者则是为着小师妹伊丽莎白,因为他终究忘不了当年同门之时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