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带着几个年轻工人清洗刚下线的新车。水柱冲刷车身,映出斑驳光影。忽然,一个小男孩从厂区门口探头张望,是附近村里的孩子,父亲在焊接车间工作。
老刘笑着招手:“进来嘛,不怕。”
孩子怯生生走近,伸手摸了摸车门把手,仰头问:“爷爷,这车能跑多远?”
“你想让它跑多远,它就能跑多远。”老刘蹲下身,打开驾驶室让他坐进去,“等你长大,说不定也能造一辆更好的。”
孩子眼睛亮了起来:“那我能写名字在里面吗?”
众人哄笑。丁元英恰好经过,闻言停下脚步,认真道:“可以。从下一批开始,我们在每辆车的中央扶手箱内侧,刻上制造团队成员的名字。”
“包括你。”他对孩子说。
夜幕降临,星河低垂。
新的二维码铭牌正在批量安装。扫码后,除了生产全流程影像,新增了一段语音留言功能——每位参与制造的工人可录制一句寄语。
有人录的是:“这是我修的第一辆车。”
有人说的是:“爸,咱家也能造好车了。”
还有人只是憨厚一笑:“开稳点,别超速。”
这些声音,将随着每一辆“星辰号”驶向远方,沉默而坚定地诉说着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
而在遥远的西北高原上,第一辆援外样车已启程西行。它穿越戈壁、翻越雪山,奔赴一场未知的使命。
车身上贴着一行朴素标语:
“来自中国古城王庙村,驶向广阔天地。”
没有人知道这条路有多长。
但每一个曾为之付出双手与心血的人,都知道:
它值得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