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珊瑚树生于南海千仞之下,通体赤红无瑕,臣特献皇上,喻我大明江山永固如盘石。”
郑国泰跪伏在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万历帝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
“爱卿平身。此物甚好,赐郑国泰蟒衣一袭,玉带一条。”
群臣中泛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蟒衣玉带非寻常赏赐,可见郑家圣眷之隆。
当张诚念到“赐内阁首辅赵志皋金五十两,大红纻丝蟒衣一袭”时,老首辅离席叩拜的姿势已有些僵硬。而英国公得到的御赐宝剑引得武官们阵阵低呼,那剑鞘上镶嵌的东珠,竟有龙眼大小。
站在文官队列中的户部尚书杨俊民与身旁的工部尚书徐作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巳时三刻,当最后一位给事中叩拜完毕,奉天殿前的日晷指针已转向正午。
万历帝在张诚搀扶下起身,十二章衮服下摆的宗彝、藻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按照祖制,接下来皇帝要赴坤宁宫接受后妃朝贺,而百官将在午门外领受赐宴。
“陛下有旨——”
张诚拖长的声调在寒风中格外尖锐:“赐英国公、成国公、首辅大人、兵部尚书……暖阁侍宴!”
被点名的十位重臣纷纷叩首谢恩。
赵志皋起身时险些踉跄,幸好被身后的石星扶住。
老首辅望着皇帝远去的仪仗——那顶曲柄黄罗伞在风中微微晃动,如同海上孤舟。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张居正主持朝贺的盛况,那时候的陛下,眼里还有雄心壮志,现在…
哎~~
…………
坤宁宫。
王皇后已领着众嫔妃候驾多时。郑贵妃站在后妃首位,身上那件遍地金鸾凤纹鞠衣果然比皇后的礼服还要艳丽三分。
当皇帝仪仗的云板声传来时,她故意扶了扶鬓边的点翠凤钗,那是去年万历帝特命内府打造的。
“臣妾恭祝陛下新元安康。”
王皇后领着众人行四拜礼时,郑贵妃的膝盖弯得比别人浅半分。起身时她眼波流转,正对上万历帝从玉藻后投来的目光。
皇帝嘴角微动,伸手虚扶的动作被皇后尽收眼底。
礼毕赐宴时,郑贵妃的席位被特意安排在皇帝左手边。捧起金盏敬酒时,腕间翡翠镯子与杯壁相撞,发出清越声响。
王皇后捏着银箸的手指微微发白——按制,这第一杯酒本该由她来敬。
“爱妃今日这身衣裳…”
万历帝的声音很轻,但足够让皇后听见:“像是江南新贡的云锦?”
郑贵妃笑而不答,只是将盏中酒饮了半杯,剩下的递到皇帝手中。这个逾矩的动作引得执事女官倒抽冷气,但万历帝竟含笑接过,就着美人唇印将残酒一饮而尽。
气氛沉默了一瞬,转眼便恢复了正常。
看着这一幕的赵志皋与石星对视一眼,同时微微摇了摇头。
光禄寺卿亲自监督着最后的上菜流程,七十二名身着杏黄色号衣的膳夫抬着朱漆食盒穿梭其间。
“一品席面,上膳——”
随着赞礼官悠长的唱喝,鎏金镶玉的餐具次第摆开。正一品大员的独席上,九寸青花海碗盛着‘百鸟朝凤’,那凤凰竟是用各色肉脯拼成,羽翼处缀着火腿雕花;二品官员的‘双龙戏珠’用的是整块驼峰雕刻,龙睛以黑曜石镶嵌;就连五品官员的共用席上,也摆着栩栩如生的‘鲤鱼跃龙门’,这鱼鳞实为香菇切片,龙门则是冰糖浇铸。
首辅赵志皋的席面格外不同。因皇帝特赐‘元辅之尊’,他的案上多了一道‘麒麟献瑞’。那麒麟通体用上等燕窝堆砌,脚踏的祥云是撕成细丝的银耳,口中衔着的玉书实为冻豆腐雕刻,浸在清鸡汤里莹润如玉。
“赵阁老请。”
光禄寺少卿亲自布菜,将麒麟左前足处的燕窝舀入定窑白瓷盏中。这部位最是软糯,相传弘治年间曾为刘健专留。
殿中央,教坊司的乐工们奏起《万岁乐》。二十四名乐师分列两班,前排筚篥、笙、箫吐纳云气,后排琵琶、阮咸弦动珠玉。尤其那架紫檀木架的编钟,每枚钟钮都铸成螭龙形状,乐工敲击时,龙须竟会微微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