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页

秦国的骑兵战斗一向是冲锋陷阵,骑士骑在马上,一拉马首,就上而下,一劈而就,莫有能当者。秦国称这种马上战斗的剑法为骑士剑法,相当于西方的骑士双手大剑。这样虽然有一定的战斗力,秦国就是以此为主力,打败了魏国n次。但同样的,这也让秦国这个本来是牧马出身的部族都到了缺马的程度,关键就在于这个损伤太大了,一仗打下来马也好,人也好,就如刘羲说的那样,双向的损失。

十五一个人就算是到了秦国,当了将军,也不会成为合格的秦国将军,因为秦国的军法要求与敌交战死战不退,正所谓戈赳赳老秦,共赴国殇,宁断头颅,不折脊梁。赳赳老秦,共赴国殇,不复河山,死不回乡。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以血还血,以眼还眼。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这种精神下,秦国怎么可能接受刘羲的这种战斗思想?

刘羲留下十五,就是要给他一个心理压力,要他好好想一想,到底要如何选择,是继续跟随着刘羲,高官显爵,还是回到秦国,为国尽忠所有。

深夜,东虎门和西鹰门外,两支东骑人的马队秉承刘羲的战斗理念,一声不响,不点火,不扬明,人闭口,马包蹄,就连马口上也上了嚼口,他们静悄悄的这么出去了,在他们走后,彭卢城骑兵大营里,王良忽然问了刘羲一个严重的军事问题。

第278章 打不起来的最后一战(一)

“大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果万一,那羊马河的河水没有上涨,那将怎么办?如果他们识破了大人的计谋,不退反进,向大王攻击,以大王手下不多的这一千骑,怎么可能挡得住五万人?再有,以往面对敌人势大,必是大王出征在前,大王之勇武大家都是知道,众军士们在大王的身后也是放心安心,现在大王不领军主打,那些将军们,能行么?大王就真的那么相信他们么?如果行军路上出了问题怎么办?如果长袭没有按时到达怎么办?这些,大王可曾想过吗?”

刘羲笑了,他看看天上明月,道:“世间的事大多如此,我们只是尽我们的人事,其余的,看其天命罢了!你说的很对,如果本王出战,的确是会多上几分把握,寻个人站在河边装扮成本王,那也没有什么难的。可是问题在于,本王能一直在战场上拼杀吗?本王身份尊贵,如果不能在首战之后就煅练一下他们这些小子,以后所有的战事都要本王顶盔而上吗?什么事都是本王,那本王要他们这些军将们做什么,吃本王的白饭!”

刘羲挥袖子道:“是龙是虫,只看他们自己的表现!”

王良却是欣喜道:“大王不迷军伍,不逞强斗狠,臣安心了。”

王良深知兵法,知道凡将过勇,必喜好冲杀在前,一般这样的存在会武勇过人,他们是军队的核心,那些武力不足的普通士兵,他们的果战勇气都是看着这些核心人物的,比如未来的傻逼霸王项羽,比如已经死了的傻逼庆忌(给人刺杀居然还要放过刺客),还有武霸天下的武悼天王冉闵大王,无不是如此,他们一上战场,就是两军交目的焦点。在打仗的时候,这些焦点人物冲杀陷阵,如入无人之境,往往他们冲过的地方,几方兵马士气惊鸿,而敌方则为之丧胆,他们一个眼神,就可以瞪得敌人心胆俱裂。

可遗憾的是,战争是一门指挥艺术,是一门组织学问,是一门谋略为上的对战。个人的武勇虽可开创出一个良好的局面,却未必能达成一个完美的结尾,往往死得都是惨不可言。

庆忌是给人刺杀的,他相信自己万人敌,天下哪个不开眼的刺客敢来刺他?于是他给刺死了。项羽给五个关中老秦分了尸,在此之前,项羽打败了秦军的垃圾兵,打败了章邯,坑杀二十万降兵,烧阿房宫灭嬴氏宗族,他可曾想到自己会给老秦人分尸五块的吗?就是吕布,冲阵无敌,天下无双,三国一吕,可不一样是给绑吊在白门楼上么。

只是那种天下无敌的感觉太迷人了,那种人上人的感觉,谁能轻易抗拒?

本来王良虽喜刘羲之武,可她也担心刘羲好强。对于刘羲来说,他又懂得一定的兵法,知道用计使滑,其身上又具有过人的武力。可不管怎么说,刘羲是王,他如果抓着军权不放,那他可以算是一个帅才,但那不是一个王者要做的,王者是要将帅将将的,这就是组织能力。刘羲管帅,帅管将,将管士官,士官管兵,这样一层层下来,才可以让东骑站得更高。

什么事都一个人做,诸葛亮怎么死的!

也是由此,刘羲才会如此的重用王良。这是有两个原因的。一是王良有大才,二是王良做事尽心尽力。这样的人可遇不可得,刘羲遇到了,就要重用她,正是由于是王良的起用,刘羲才可以从大量琐事中退出来。不过现在还是危险,东骑人才太少了,现在东骑国小人少,还可以靠王良一个人管理过来,可一旦人多了,那怎么可能是她一个人能管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