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宗时起,文渊阁大学士就一直以五为数,也就是说,无论人员如何变动,都要保持住五个人。
一个首辅,两个次辅还有两个行令,百多年来一直维系着大齐朝野。
说句夸张的话,大齐能行至今日,起身靠的不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而是文渊阁这五个人。
许多政令,不过萧锦琛灵机一动,不过他随口一言,大学士们就得殚精竭虑,务必要写出一份陛下满意的奏折。
如今的这几位阁臣,萧锦琛同他们共事多年,先帝病重时文渊阁便已经是萧锦琛接管,行至今岁也将近有三载时光。
这三年以来,他们相处还算融洽。
能进文渊阁的,都是大齐官场中最钟灵毓秀的顶尖代表,他们的能力、手腕、眼界皆是一流,只要他们想,就不可能让萧锦琛生气或者烦闷。
然而大齐行至今日,已一百八十年之久,官场人员冗杂,政令苛沉,坊间自是一派繁华盛景,但在朝中,已有暮气沉沉之色。
这些萧锦琛都清楚。
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一夕更改,他的目光早就盯住了那些盘踞在各地的望族,那些凭借早年官身隐约往门阀发展的“官宦之家”,那些结党营私,胡作非为,官官相护的官员。
这一次百禧楼凶案,就是他目前最好的时机。
他可以借着这一次惩戒的三族隔山敲虎,借力打力,让那些早就有些嚣张跋扈的望族和官宦
人家都收敛起来,然后在如抽丝一般各个击破。
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很辛苦,会有反抗和敌视,也会有流血和牺牲。
可若萧锦琛不去做,说不得再来个几十年光阴,大齐也会如前朝一般苟延残喘,一夕覆灭。
届时,整个中原大地面对的就不是短暂的阵痛,而是永无止境的杀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