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另一婢女华正和她一起整理,婢女华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只不过没有婢女利那样的头脑,所以虽然是从小侍奉陈嫣的,却比婢女利要低了一头。不过即便是这样,因她细心,也同样是贴身侍奉的婢女之一,管着陈嫣身边一些琐碎但不可或缺之事。
婢女华心眼实在,听婢女清这样说,也叹道:“翁主这样也是有因的。”
两人对视一眼,叹了一口气,也不再说这个了。关于先帝待自家翁主如子女,自家翁主又待先帝如父亲,这种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如今这个样子,也是发乎于心,不这样做反而难过!
整理好衣裳,两人这才离开内室。外间正是陈嫣正在读书,其他婢女也各司其职——陈嫣近日都是闭门不出的,只在老师公孙弘的教导下读书,仿佛她的世界只有这一片小小天地而已。
说起来此时已是春日,若是去年,太子宫也该开课了,陈嫣也能去蹭课。不过如今太子已经于正月登基为帝虽然当今天子年少,按照太皇太后所说(王皇后升格成了太后,窦太后自然也得升格为太皇太后),依旧得有老师教导!所以课还是得上的!但这不是刚刚新帝登基么,多的是事,再加上守丧什么的,开学的时间也就推后了。
话说回来,就算宫中按往常开课,陈嫣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蹭课短时间内,她可能没办法踏入未央宫了。
这个容纳了她许多时光与记忆的地方,她定位为‘家’的地方,直到某一个特殊的时刻,她才明白那里有多冰冷!她其实并不适应那里,只不过因为父亲在那里,所以那里才是家罢了。
陈嫣正在深学《左传》,让人将有关《左传》的竹简都取了出来。她用的是笨办法,各种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解读都对照着来看。这种办法初开始虽然慢,但却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办法,能够打下最坚实的底子!
当初她最先研读的经典是《诗经》,因为她觉得比较亲切嘛。而论《诗经》的底子,老师公孙弘也远不及——不是公孙弘不聪明,也不是他当年读书的时候偷懒了。只能说他进学的时候哪有陈嫣的条件呐!
陈嫣要哪个版本就能有哪个版本,想了解哪种学说就有哪种学说,那是因为石渠阁等宫廷图书馆等于是她自家的,她让人抄录出一份想要的,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还有一些宫廷图书馆都没有的民间遗珠,她也可以去找太子宫上课的博士们。有他们帮忙,好多学者的私人藏书也向她敞开了大门。
在这个知识被完全垄断的时代,陈嫣得到的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除非她不想学,不然她的条件比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