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周,顾棠她们开seminar的时候,哈德利教授把这事儿当典型案例讲了。
“他做的是神经系统病变相关课题,果蝇是研究神经系统的模式生物之一。”
这个顾棠见识过的,而且果蝇还特别好养,就是那种周五离开实验室没盖好盖子,周一能收获一房间飞飞飞小可爱的生物。
“他在一个某蛋白的突变株上发现该神经系统病变的现象,下来就该去研究上下游的基因调控了。”
下头坐着的几个人都在点头,迄今为止一切思路都很正常。
“但是根据最近的实验结果,他发现他观察到的神经系统病变不是由于蛋白突产生的,而是因为基因背景导致的。”
下头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这代表什么,这一群分子生物学的在读博士们可再明白不过了。
纵然是见多了的哈德利教授,声音不免也有点沉痛,“这个病变是个巧合,也就是说,当同源染色体换成了另一个基因背景来源,病变消失了。”
去年才入学的博士生小声问道:“他、他研究了几年?”
“三年。”
又是一片抽气的声音,“换我也得崩溃。”
“换我怕是连吃了果蝇的心都有了。”
“……我应该不会吃果蝇。”
哈德利教授等大家稍微谈论几句之后道:“我想说,这三年的时间,其实并不是一无所获的。他还学到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思路,学会了怎么研究上下游的调控,学会了操作仪器,学会了各种实验的方法,那么等他调整过来换一个方向,未来的路会走得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