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

“我瞧着今年收成不错。”

张支书点头:“不过也就我们村不错。”

老李以前下去调研听人说过,土地归公后庄稼人积极性不高。

张庄有如今这光景,张支书功不可没啊。

“那是因为就你能做到大公无私,村里人服气,也愿意听你的。”

张支书摇摇头:“不全是。以前就没人听。”

老李整天跟村里人住一块,听他们聊过张庄的历史,“那是刚开始,大伙儿都不敢相信你。”说到此,不由得看一下在另一头老实等着的村民。

这一看吓一跳,撕扯起来了,“老张,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张支书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不禁惊呼:“坏了!”

“慢点,慢点,地不平。”老李忙跟上去。

张支书摆手:“你慢慢走,我得赶紧过去,晚了可能得出人命。”

先前高氏得知小芳上学去了就想回家。细想想回家也没啥事,村里人要么三五成群地去放羊,要么在鱼塘边摸牌,要么在养猪场、牛场或者在粮库晒玉米。这些地方都没地头上舒服,这些活也不需要高氏干,她回去也是找人唠嗑,索性坐在地头上跟一群男男女女侃大山。

先是埋怨她大儿子,脑袋被村里拉磨的驴踢了——让小芳去上学。话锋一转,显摆小芳虽然傻但厉害,老爷们都不敢开拖拉机她敢。

老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

张支书在地里忙活,看在他的面子上,别人也没出言嘲讽高氏——平时不认小芳这个孙女,现在小芳厉害了,又是她孙女了。

高氏一看有人捧场,继续夸她大孙女。夸完孙女夸孙子,大孙子长得一般但个头高。小孙子没大孙子高,但长得好,将来能找个什么什么样的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