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的中央,他要画一座共生桥,灵木的梁上缠着魔藤,铁石的墩上开着灵花;
而在桥的尽头,他要画一群孩子,灵族的灵玥牵着魔族的墨石,混血的和曦抱着阿木,他们的脚下,是金紫交织的土地。
“笔随心走,意由境生。”混沌老者在一旁轻声道。
林衍提笔落下,金紫色的光丝在画卷上流淌。他先画春山,灵力的金让山峰透着暖意,却在山石的缝隙里,用魔力的紫点出几簇顽强的魔草——就像灵族的土地上,总有些魔族的生命在扎根。
接着画秋林,魔力的紫让树林带着沉郁,却在落叶的边缘,用灵力的金描上几道灵泉的光——如同魔族的疆域里,也总有灵族的痕迹在生长。
画共生桥时,他特意让灵木的纹理与魔石的纹路在桥中央交汇,形成一个巨大的同心纹。金与紫不再是“各占一半”,而是像水流一样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后画孩子们时,他让他们的衣袍都带着金紫相间的条纹,灵玥的云纹发带缠着墨石的星符穗子,和曦的裙摆上,灵族的云纹与魔族的雷纹缠成了一个结。他们的脸上没有“灵”与“魔”的标签,只有纯粹的笑。
画到一半时,画卷突然剧烈震动起来。空白处浮现出无数破碎的画面——灵魔大战的刀光剑影、两族对峙的怒目圆睁、彼此伤害的痛苦嘶吼,这些负面的记忆像荆棘一样,试图缠绕住林衍的画笔。
小主,
“这是两族积累的伤痛,在抗拒和解。”混沌老者的声音变得凝重,“你若被它们扰乱,画便会崩碎。”
林衍的笔尖微微颤抖,那些画面让他想起了柳婆婆藏在眼角的泪,乌山老不愿提及的旧伤。但他很快稳住心神,因为他同时想起了更多画面——
陈松翁给乌山老的灵木拐杖垫上棉垫,怕硌着他的老寒腿;
石奶奶把柳婆婆的灵米糕收在暖炉旁,怕凉了伤胃;
灵玥把自己的指路叶分给墨石,墨石用自己的魔焰石照亮灵玥的路;
阿禾的灵米锅里,总给阿蛮留着最软的那一碗;
这些画面像温暖的光,驱散了那些伤痛的荆棘。林衍的笔锋变得更加坚定,他在那些破碎的画面上,画上了金紫色的光丝——在刀光剑影旁画一束灵魔花,在怒目圆睁间画一碗共生汤,在痛苦嘶吼上画一座同心桥。
渐渐地,那些负面的画面开始淡化,被金紫色的光丝包裹、融化,最终化作滋养画卷的墨色,让春山更青,秋林更艳,孩子们的笑容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