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青铜巨门的考验

最后一张落下时,他解下腰间的检测笔,摘掉袖口的湿度计,取下脖子上的pH仪,一件件放在面前。动作很慢,但很认真,像在完成一个仪式。这些仪器曾是他最信任的伙伴,是他和世界对话的方式。现在,他亲手放下它们,不是不要了,而是告别。

只剩胸前的残卷,还贴着皮肤发热,纹路一闪一闪,和门缝里的蓝光呼应。

“我不靠仪器看了。”他低声说,声音不大,但很坚定,“我信这片土,信这片田,也信您走过的每一步。”

话音刚落,警报响了!

“检测到非法接入!”

地面猛地震动,远处冲来一道灰黑色的流体,由碎金属和断电缆组成,像一条蛇,飞快地爬过来。锈味混着电流味扑面而来,空气里都是焦糊和潮湿的怪味。那条“机械蛇”速度快,所经之处,菌丝退开,地面裂开细纹,连大地都在躲它。

他认出来了——这是赵家老式水利系统的标志。

二十年前,青石镇东西两族为水源争执,赵家偷偷建了自动引水网。那时他还小,和赵铁柱一起潜入泵站,亲手扯断主控线。那天暴雨,他们站在泥水里,看着高压水流喷出,最后引发塌方。事后没人追究,但他知道,那是他们最后一次并肩作战。

赵铁柱是他少年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懂他理想的人。他们曾约定要建智能农业系统,让科技服务土地,而不是取代它。可后来理念不同,赵铁柱选择全机械化,他坚持保留传统耕作。最终,对方离开家乡,去了国家生态工程,再无消息。

现在,这条由废铁和记忆组成的“机械蛇”,以这种方式回来了。

但他没有阻止。

反而把残卷贴向接口,让地脉的波动顺着纹路渗出。暖流碰到机械流体的瞬间,那条蛇猛地一震,随即加速冲进终端,像干涸的河终于有了水。金属重组,电缆自愈,传感器一个个亮起绿灯,整个系统开始重启。

屏幕疯狂跳动。

片刻后,新提示出现:

“二次验证启动……”

“外来意识介入……”

“协议匹配度:93.6%……正在融合……”

“综合血脉纯度评估:100%。”

蓝光终于稳定,均匀铺开,门缝缓缓扩大,够一个人通过。光雾弥漫,映得他全身发青,影子拉长在身后,像一棵树扎进大地。

他站着没动。

耳边忽然响起一段短语音,压缩得有些失真,但语气他太熟了——

“你信土,我信械——合起来,才是青石镇。”

是赵铁柱。

那个曾和他约定共建智能农业的少年,后来因理念不同离开家乡,成了国内顶尖的生态控制系统专家。十年前一场事故后,官方宣布他脑死亡,意识上传失败。可现在,这段语音的语调、节奏,连尾音那点颤抖,都和他本人一模一样。

陈砚低头看,终端下方的地面上,残留的机械流体凝成半个青铜罗盘的模样。上面刻着田埂标高线和地下水脉走向,转眼又散成细沙,消失不见。那罗盘他见过一次——是赵铁柱父亲留下的遗物,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测水神器,能感应地下暗河。

门内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不再是质问,而是一句简单的指令:

“放下最后一道防线。”

他皱眉。

他已经没了仪器,笔记烧了,设备全卸了,连钢笔都没带进来。还有什么防线?

他低头看向胸口的残卷。

羊皮纸安静地贴在那里,背面纹路若隐若现,和蓝光同频共振。他忽然明白了——这卷子本身,就是最后的屏障。它是桥,也是墙。爷爷临终前说过:“真正的传承,不在纸上,而在血里。”

他伸手去解绑绳。

指尖刚碰到,残卷突然剧烈发烫,烫得他手一抖。同时,蓝光骤然收缩,门缝合上半寸,像在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