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刚起,他猛然想起父亲笔记里的那句话:“C-Y系列具群体感应特性,一株激活,余者共振。”
那是他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在一本烧焦的笔记本夹层里发现的字条。当时以为只是假设,现在看来,可能是真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看向北岗深处。周映荷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带着唯一幸存的母株后代。但如果她能进去,别人也能。如果还有别的植株活着,它们一定藏在更深的地底,或被埋在塌方的土层下。北岗地形复杂,有天然溶洞,也有人工隧道,甚至可能连通着更早的遗迹——爷爷曾说过,山下埋着“稻神庙”的基址。
他转身走向工具包,翻出折叠铲和便携探杆。刚要动身,眼角余光瞥见隔离带边缘的土垄。
一截枯草无声断裂,倒伏下去。
紧接着,一根极细的菌丝从地下钻出,贴着地面爬行一寸,触到粉末区域时猛地抽搐,随即缩回。速度快得几乎看不见,若非他一直盯着,根本不会发现。
陈砚蹲下,盯着那个小孔。孔口湿润,边缘泛着微弱荧光,像是某种生物在呼吸。他摸了摸腰间的残卷,又看了看手中的稻穗。它还在微微颤动,根须旋转得越来越快,仿佛在回应某种召唤。
他站起身,把扬谷器插进土里,当作标记。那竹器在晨风中轻轻晃动,像一面旗帜,宣告着人类最后的坚守。
然后,他朝着北岗脚下走去。
山路陡峭,碎石滑动,每一步都需谨慎。他沿着旧日勘探队留下的路线前行,穿过一片倒塌的水泥棚架,进入一条半掩的斜坡隧道。空气变冷,湿度升高,墙上长满苔藓,偶尔能看到暗绿色的菌斑在缓慢蠕动。
他打开头灯,光扫过内壁,发现几道刻痕——是人工凿的符号,和残卷上的古篆很像。他伸手摸了摸,指尖传来轻微震动,仿佛这些字还在传递信息。
再往里走,地面出现裂隙,冒出淡淡雾气。他放慢脚步,探杆轻点前方。突然,杆尖传来空响——下面有空间。
他扒开碎石,撬开一块松动的水泥板,露出一个狭窄的竖井。井壁布满藤蔓般的根系,散发着微弱荧光。他顺着绳梯下滑,约十米后落地。眼前是一间圆形石室,中央有座石台,台上放着三个密封陶罐。
他屏住呼吸,轻轻打开其中一个。罐里不是泥土,而是干燥的碳化植物组织——保存完好的C-Y种子!至少二十粒,完整无损。
他的手微微发抖。找到了!真正的备份!
就在这时,头顶传来震动。尘土落下,井口的光线忽明忽暗。他抬头望去,只见一团黑雾正缓缓渗入竖井,沿着藤蔓向下蔓延。
他迅速将陶罐收进背包,攀绳而上。刚出井口,一股强大的吸力从北岗方向传来,天空中的光柱亮度暴涨,巨龟的甲壳完全裂开,一道巨大裂缝贯穿山体。
黑雾如潮水般退去,却又在下一瞬重组,形成一支整齐的“军团”,朝着石室入口蜂拥而来。
陈砚背起背包,咬牙冲进密林。他知道,这一战远未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身后,三十米的空白带仍在,可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