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已经开始把我当成院里对外的“招牌”了。
我懒得跟他多扯,敷衍两句,准备回屋。目光无意间扫过中院,却看见秦淮茹正站在自家门口,手里拿着个簸箕,眼神却有些发直地望着易中海家那扇依旧贴着封条的门,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
贾东旭蹲在门口闷头抽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他的神色。
易中海倒了,留给贾家的,除了暂时的安分,恐怕还有断了某些隐形好处后的窘迫,以及一种失去靠山后的茫然。他们会甘心一直这样沉寂下去吗?
还有后院那位老太太,自那夜警告之后,再无声息,深居简出得像一个幽灵。但她和她所代表的那些未曾完全揭开的往事,始终像一片阴云,悬在头顶。
我收回目光,推开自家房门。屋里,雨水正就着灯光认真写字,收音机里播放着悠扬的民乐。
眼前是温馨与安宁,院外是微澜与暗涌,厂里是机遇与挑战。
我深知,未来的路,需要更谨慎的步伐,更清醒的头脑,和更强大的实力。标兵的名号,是动力,也是压力。它要求我,不仅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更要在思想上、在为人处世上,都不能有丝毫行差踏错。
坐在桌前,我再次拿起了笔。这一次,不是为了写发言稿,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记录每天的工作心得,学习广播报纸上的政策文章,尝试着思考一些超出食堂范围的后勤管理问题。
知识、眼界、能力,这些才是我安身立命、应对一切风浪的根本。
夜渐渐深了,四合院重归寂静。但在这寂静之下,我能听到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轰鸣,也能听到无数个体命运随之起伏的微弱回响。
而我,何雨柱,必须成为那个能驾驭自己命运,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人命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