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规则解剖与冰冷数据

“清道夫”的“记录”过程,远比张元想象的更加深入和……非人。

那台老式录音机模样的装置发出的规则波动,如同无数条无形的、极其细微的触须,探入他混乱的意识海,精准地缠绕上那个濒临崩溃的“锚点”,以及在其周围弥漫的、源自“源初悖论”的灰黑色污染能量。这种感觉,不像是在进行医学检查,更像是一场冰冷无情的“规则解剖”。

没有疼痛,却有一种灵魂被放在显微镜下,每一处瑕疵和病变都被放大、标注、记录的赤裸感和屈辱感。张元能清晰地“感知”到那些规则触须在如何测量“锚点”的稳定度(或者说崩溃速度),分析污染能量的构成比例,甚至尝试模拟其侵蚀其他规则结构的模式。

那个自称“清道夫”的男人——他让张元称呼他为“记录员07”——全程面无表情地站在一旁,目光空洞地看着墙壁上浮现出的、由惨白光线构成的复杂数据和三维模型。那些模型正是张元意识海内规则的实时映射,灰黑色的污染区域如同丑陋的霉菌,在不断蚕食着代表“锚点”的、那点微弱而挣扎的光芒。

“认知锚点结构完整性:17.3%,持续衰减中。”

“悖论污染侵染率:68.1%,扩散速度稳定。”

“规则感知过载指数:阈值突破,持续产生不可控信息接收。”

“与‘源初悖论’连接残留强度:微弱,但存在周期性共鸣峰值。”

“记录员07”用一种毫无波动的语调,念出墙壁上跳动的关键数据,仿佛在朗读一份与己无关的实验报告。

“你们……到底想得到什么?”张元忍受着那种被彻底窥视的感觉,声音沙哑地问。

“数据。”“记录员07”的回答言简意赅,“关于‘悖论’如何影响并重构已知规则体系的一手数据。你的意识,是目前我们所能找到的、最接近‘悖论’本质且尚未完全‘归墟’的活体样本。”

“活体样本……”张元咀嚼着这个词,感到一阵寒意,“然后呢?当我没有研究价值,或者彻底失控的时候?”

“记录员07”转过头,那双空洞的眼睛第一次真正对上了张元的视线,里面没有任何威胁或怜悯,只有一种纯粹的、基于逻辑的陈述:

“根据协议,当样本污染率超过95%,或对‘安全屋’构成不可控风险时,将执行‘净化’程序。”

“净化?”张元心脏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