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我真心喜欢你

丁元英摘下耳机,轻声道:“因为它不只是还原声音,它在模仿记忆里的听觉。我们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的声音,是不是总觉得特别近、特别暖?那不是因为耳朵更灵敏,是因为心在倾听。

归音Ⅲ要做的,就是让机器学会用心听。”

工程师沉默片刻,问:“可这样的产品,该怎么卖出去?”

“不卖。”丁元英说,“我们只邀请人们来听。”

于是,一个月后,柏林出现了奇怪的一幕。

在博物馆广场、大学图书馆外、公园长椅旁,陆续出现了一些半透明的玻璃亭子,高约两米,形似竖立的钢琴。

每个亭子里都放置一台“归音Ⅲ”原型机,旁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一行字:

“请坐下来,听一首你忘记的歌。”

没有品牌标识,没有价格标签,甚至连操作说明都没有。只有一个按钮,红色的,像是心跳的位置。

起初路人只是好奇驻足,偶尔有人试探性地坐下,按下按钮。

然后,他们哭了。

有人听见童年夏天蝉鸣中的外婆呼唤;有人听到初恋分手那天雨打窗台的声音。

还有位老妇人,在听完一段无名旋律后喃喃自语:“这是我丈夫去世前夜为我弹的吉他曲……可那段录音早就毁了。”

消息迅速发酵。

社交媒体开始流传这些“玻璃亭奇迹”,人们自发组织“聆听之旅”,甚至有人专程从慕尼黑、汉堡赶来,只为坐在那个小小的亭子里,与过去重逢。

一家主流科技媒体发表评论:“格律诗不做营销,却创造了这个时代最深刻的共鸣。他们让我们意识到,技术的终极目的不是替代人类,而是帮助我们重新成为人。”

与此同时,丁元英拒绝所有采访,也不出席任何发布会。他每天依旧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处理邮件、参与调试、审阅设计稿。

唯一的例外,是每周五傍晚,他会独自前往城郊的一所特殊教育中心——那里收容着一批患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

他不是去演讲,也不是去捐赠设备。

他只是坐在孩子们中间,用手势、表情、节奏感极强的拍击,一点点教会他们“感受声音的方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中一个名叫莉娜的女孩,天生全聋,但从不抗拒靠近音箱。每次测试新版本音频时,她都会把手贴在设备表面,闭着眼睛,脸上浮现出近乎冥想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