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感觉自己的拳头又硬了。这哪里是报告?这分明是一份功劳簿!林渊正拿着他陈光亲自递过去的笔,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一笔一划地写上“清正廉洁”、“业务精湛”、“从谏如流”!
他强忍着将报告撕碎的冲动,继续往后翻。
终于,他翻到了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标题是:《关于杨坤同志任职期间部分财务历史遗留问题的初步梳理》。
来了。
陈光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他知道,这才是这份报告真正的核心。前面那些,不过是恶心人的开胃菜。
他猜想,林渊是想通过彻底清算前任,来与过去的档案局做切割,进一步巩固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手段虽然不高明,但很实用。
报告里罗列了五六条杨坤时期的烂账,每一条都写得含含糊糊,点到即止。比如某笔大额办公用品采购,合同价远高于市场价;又比如一笔去向不明的“宣传费用”,只有一张白条,没有任何明细。
这些问题,在之前的窝案中,纪委早已查得七七八八。林渊现在拿出来,无非是新瓶装旧酒,再表一次忠心。
陈光看得意兴阑珊,心中对林渊的评价又低了几分。看来,这小子也不过如此,黔驴技穷了。
就在他准备将报告合上,扔进碎纸机时,他的目光,不经意地落在了其中一条烂账的附件上。
那条烂账的内容是关于一笔高达十八万元的“档案数字化技术咨询费”,支付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公司,而这家公司在收款后不到三个月就注销了。报告的正文里,林渊用很客观的语气写道:“该笔费用审批流程异常,且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技术咨询服务成果,存在资金套取嫌疑。”
这本是杨坤众多罪状中,毫不起眼的一条。
但坏就坏在,林渊在报告的这一页,附上了一张原始单据的影印件。
那是一张发黄的、充满了年代感的付款审批单。
陈光的目光,就像被磁石吸住的铁屑,瞬间凝固在了审批单的最下方。
在“经办人”和“财务科长”的签名之上,有一个“分管领导审批”的栏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个栏目里,龙飞凤舞地签着一个名字。
那个签名,陈光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因为在过去很多年里,这个签名曾经无数次地出现在他不想亲自出面的文件上。
王立。
他曾经最信任、最得力的秘书。一个专门为他处理各种“湿活”,如今早已被他安排到外省某个国企里安稳“养老”的人。
而审批的日期,显示的是七年前。那时候,陈光刚刚从市委办公厅调任副市长,分管的领域里,短暂地包含了档案、史志这类文化单位。
一股寒气,猛地从陈光的尾椎骨,一路窜上了天灵盖。他全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瞬间被冻住了。
他终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