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传法圆安 气鼎真功

李海益未拜名师,也未入道修行。

如用九息凝气吸收天罡之气后,除了强健身体,剩下的都炼入了自己的北冥气海,藏了起来。

北冥气海,化气为水,藏入气海。

第二日,李海益换了一身朴素的粗布衣服,来到了庄遵讲道的地方,寻了个僻静地坐下,耐心等庄遵来讲。

庄遵,字君平,为避讳改姓为严,也叫严君平,是个学道之人,好讲《道德经》。

他有个着名的徒弟,叫做扬雄,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中,子云亭就是庄遵徒弟扬雄的隐居之地。

如今,实际上庄遵早已功德圆满,只差兵解升仙了。

原本,他已经打算过几日,便羽化兵解了。

但是没想到,临走时,遇上了李海益这么个有缘在身的。

庄遵缓步走入自己的坐台上,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请老师讲道!”

此时,道家还只是道家,玄门也只是谈玄之人组成的松散联盟。

没有门派之别,只有共同求道的愿景。

在庄遵这里学道的人,来了又去,走了又来,已经很多批了。

能得真传的,很少。

当然,道不远人,之所以得不到真传,不是庄遵不教,而是听道的听到了,也不信。

“我性之所禀而为我者,道德也;其所假而生者,神明也;其所因而成者,太和也;其所托而形者,天地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庄遵抬眼看了一眼门外的李海益,开始讲道。

李海益默默听道,初时还有些心浮气躁。

但随着庄遵不疾不徐的讲解,心思慢慢平静了下来,专心投入了学道之中。

“今日就讲到这里,明日继续!”

一个时辰后,庄遵吩咐一句,然后转身离开。

众人起身,恭送庄遵。

由于常年在此讲道,庄遵在本地德高望重。

本街,都已然被改名为君平街。

“小娃娃,看你模样,似是只有三五岁吧?童蒙,不如先开了蒙,再随老师学道,也不迟!”

待庄遵走了,一个身穿蜀锦的公子,对着李海益如此劝道。

李海益嫩嘟嘟的小脸一板:

“道不远人,子非我,安知我未能学道?”

......

李海益没有过多与这些人纠缠,招呼圆安一声,转身走了。

那公子讨了个没趣,也没放在心上。

虽然,他并非真心随庄遵学道,实际只是想走个捷径,攀附扬雄,但天天听道,心倒是大度了不少,不至于与一个小孩起什么纷争。

日子,一天天过去。

庄遵基本每十日停一次讲道,其他的时候,都在。

李海益每次讲道,都在人群中听讲。

这一听,就是半年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百日前,圆安就已经筑基入道了。

其丹田气海,已然被天罡清气所化的气鼎笼罩。

日后,便可炼万气为道纹,择其善者为丹本,其不善者为柴薪。

待日日做动功,烧出一颗金丹后,就能延年益寿,炼法通神了。

这些日子,他每日农闲时,都会不断修行,练功不辍。

半年来,也算有了些成果。

不但武艺大涨,而且气力大增,还炼就了气鼎盾这一配套的术法。

气鼎盾就是将体内气鼎幻化出体进行防御,防护能力不俗,对绝大部分术法,有特效。

“少爷,我练这气鼎功才半年,力气就这么大了,我感觉自己,能当大将军!”

圆安一脸的兴奋,随后好像又想到了什么,继续道:

“以后,少爷当元帅,我给少爷当亲卫大将军!”

李海益笑了:

“圆安,我可不想当什么元帅,我看啊,你这大将军的梦,怕是难成了。”

“啊,少爷~”

圆安眸中的神采没了大半,不过,转念一想,好像自己本来也没打算真当将军,这当不了,也不是什么损失,便又高兴了起来:

“少爷,我去菜园浇水去了!”

李海益点头:

“去吧,别累着了,量力而行,记住,万事莫强求!”

圆安精力充沛,跑走了。

“半年学道,多是道德之理,却无半点修行之法,看来,这求仙之路,的确道阻且长啊!不过,道虽远,不行不至,该干什么,干什么。”

李海益复习了一下自己半年所学,然后继续在北冥气海中积累天罡清气。

“今日功毕,明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