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这下,李海益算是彻底老实了。
安安分分的,就在山中,当挑水的挑夫,当了九年。
期间,李海益挑水三年,樵夫来见李海益,问道:
“拜山学法,机会已至,何不求法?”
李海益断枝取象,摆火水未济卦象,道:
“功不足,缸不满,进则乱法。”
小主,
樵夫笑道:“你就不怕,聪明反被聪明误?需知,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么多师兄弟,哪个不是先学旁门,再求正法,独你不同?”
李海益大摇其头:
“前辈说笑了,真道在前,余道皆是杂念,修来无用,污浊智慧,反受其害。”
樵夫听后,不再劝,转身走了。
又过了三年,银衣童子来问:
“海益师兄,六年过去,其他师兄都修行有成,飞天遁地了,你怎么这般不求上进啊?”
李海益笑着给银衣童子打了一碗水,然后道:
“他们飞天遁地,有飞天遁地的精彩,我挑水扫地,有挑水扫地的妙处,都是智慧,哪分高低!”
说罢,银衣童子将碗中水一饮而尽,然后走了。
又三年,金衣童子来见李海益,却并未劝告,而是说道:
“海益,祖师叫你!”
李海益闻言,九年磨砺,他早已宠辱不惊,将手中挑来的水,小心的灌入水缸,然后整理好衣服,跟着金衣童子前去见祖师。
“拜见祖师!”
李海益恭敬拜倒。
菩提祖师背身站定,头也不回的问道:
“海益啊,你来我方寸山,几年了?”
李海益毫不犹豫的道:
“春去冬来,已有九个春秋!”
“九年了,你不见外客,专心挑水,可有所得?”
李海益点头:
“红尘不扰,心清净;
因缘不兴,智慧成。”
“你又不是块石头,七情六欲八苦,躲不掉的!”
祖师失笑。
李海益只是点头应是:
“祖师说的是,不过躲不掉,以慧剑理清,不碍长生即可。”
祖师抚须,点头:
“慧剑斩红尘,使不碍长生,不错!”
说完,祖师转身,严肃的看着李海益:
“既如此,我便传你个法门,我且问你,你愿学什么?”
李海益下拜:
“请祖师传我长生正道,正果妙诀!”
祖师眼珠一转,问道:
“长生?这倒是好办,我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中亦有正果,皆能长生,不知你可愿学?”
李海益问:
“敢问祖师,旁门求的是什么正果?何等长生?”
祖师声远意淼,道:
“我有术字门法可传你,能请仙扶鸾,问卜揲蓍,你可愿学?”
李海益一听,当即摇头:
“真临师兄学过了,求仙问神,不如自己做主,不学!”
祖师一愣,笑道:“那流字门,百家经典,降真朝圣,当个学派神圣?”
李海益毫不犹豫的答道:
“朝真降圣,壁里安柱,靠山山倒,靠屋屋塌,不学!”
““静”字门,休粮守谷,清净无为之道,你可愿学?”
祖师又问。
李海益摇头:
“真法难求,岂是清净可得,我学易理,也知进退皆有智慧之理,一昧退守无为,怕是早晚长生成空!此法如窑头土坯,一冲就垮,不学!”
“那,动字法,攀弓踏弩,烧茅打鼎的硬功夫,这个基础可牢固,你可愿学?”
李海益只是摇头:
“师父莫要取笑徒儿了,术流动静四门,虽有正果,根基不稳,暂得长生,早晚有败亡之日,此非真长生,乃是假修行。弟子再拜,求师父怜悯,传个真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