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指日解围 上书惹祸

济公传奇 王钟亭 3445 字 3个月前

初元年间(前48年―前44年),博士郑宽中用《尚书》教导皇太子刘骜,以张禹善于《论语》而推荐他。汉元帝刘奭命张禹授太子刘骜《论语》,并提拔张禹为光禄大夫。几年后,张禹出任东平内史。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驾崩,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征召张禹、郑宽中,两人都作为汉成帝的师傅而赐爵关内侯,郑宽中食邑八百户,张禹食邑六百户。张禹被封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加官给事中,统领尚书事。

此时,汉成帝的舅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汉成帝正年富力强,为人谦让,崇尚经学,敬重师傅。而张禹与王凤并领尚书事,内心不安,屡次上书称病,请求退职,想回避王凤。汉成帝回答说:“朕于幼年执政,万机怕不适中,君因道德好而为师,所以委以国政。君怎么怀疑而多次请求退职,忽视师傅故旧之恩,想回避流言?朕未闻有毁短之言。君还是安心专意。”加赐黄金百斤、活牛、上等贵酒,让太官送餐,侍医看病,使者到家问候。张禹惶恐,又起来治事。

河平四年(前25年)六月丙午日,及王商免职,张禹竟受封安昌侯,擢为丞相。张禹固辞不获,勉强就职,但也不过屡进屡退,随声附和,保全自己的老命罢了。一语断煞。

越年改元阳朔,定陶王刘康入朝,成帝刘骜友于兄弟,留令伴驾,朝夕在侧,甚见亲重。王凤恐他入与政权,从旁牵制,因援引故例,请遣定陶王刘康回国。偏偏成帝刘骜体贴亲心,自思先帝在日,常欲立定陶王刘骜为太子,事不果行,定陶王刘康却并不介意,居藩供职,现在皇子未生,他日兄终弟及,亦无不可,因此将他留住。就是王凤援例相请,也只好置之不理。哪知过了两月,又遇到日蚀现象,王凤复乘势上书,谓日食由阴盛所致,定陶王刘康久留京师,有违正道,故遭天道警戒,宜亟令归国云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知责人,不知责己。成帝刘骜不得已遣刘康东归,刘康涕泣辞去,王凤才得快意。独有一个京兆尹王章,直陈封事,将日食事归罪王凤。成帝刘骜阅罢,颇为感动,因复召王章入对。王章竟侃侃直陈,大略说是:

臣闻天道聪明,佑善而灾恶,以瑞异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继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此正善事,当有祯祥;而灾异迭见者,为大臣专政故也。今闻大将军凤,猥归日食之咎于定陶王,遣令归国,欲使天子孤立于上,专擅朝事,以便其私,安得为忠臣?且凤诬罔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商,守正不阿,为凤所害,身以忧死,众庶愍之。且闻凤有小妇弟张美人,尝已适人,托以为宜子,纳之后宫,以私其妻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见,足以知其余。凤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选忠贤以代之,则乾德当阳,休祥至而百福骈臻矣!

汉成帝见王章说得有理,欣然和王章说道:“非京兆尹直言,朕尚未闻国家大计。现有何人忠贤,可为朕辅?”

王章答说道:“莫如琅琊太守冯野王。”

汉成帝点首,王章乃趋退。这一席话,传到王凤耳中,王凤顿时大怒,痛骂王章负义忘恩,意欲乘章入朝,与他拼命。

还是盲杜足智多谋,亟劝王凤暂从容忍,附耳说了数语,王凤始消融怒气,依言做去。原来王章,字仲卿,籍隶泰山郡钜平县,汉宣帝时已为谏大夫。汉元帝初年,迁官左曹中郎将,诋斥中书令石显,为石显所陷,竟致免官。

成帝刘骜复起用王章为谏大夫,调任司隶校尉,王凤欲笼络名臣,特举为京兆尹。王章少时家贫,游学长安,只有一妻相随,偶然患病,困卧牛衣中。编乱麻为衣,覆蔽牛身。自恐将死,与妻诀别,眼中泪流个不住,那妻不禁发怒道:“仲卿,汝太无志气!满朝公卿,何人比汝为优?疾病乃人生常事,为甚么涕泣不休,作此鄙态哩!”

王章妻子却有丈夫气。王章被她一激,精神陡振,病亦渐愈。及受职京兆尹,虽是由王凤推荐,心中实不服王凤。待至王商罢相,定陶王刘康遣归,益觉忍无可忍,遂缮成奏牍,函封待呈。

王章妻瞧着,连忙劝阻道:“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涕泣时么?”

王章已义愤填胸,不可复抑,竟摇首作答道:“这非儿女子所能知晓,汝勿阻我!”

过了一日便即呈入。又过二日,奉诏入对,接连又入朝数次。不意祸变猝来,骤令下狱,反觉得闺中少妇,尚有先见。有诗叹道:

牛衣困泣本堪怜,已得荣身好息肩;

何若见几先引去,与妻偕隐乐林泉!

欲知王章如何下狱,容待下节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