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医书......”沈筝笑道:“等国医署正式落地,你看它卖不卖得起来?时间问题罢了。”
到时候一府一个分署,一县一个“分分署”,大周对医者的需求与培育力度肯定会直线上升。
待到那时,医书......不愁卖。
许主簿想了一会儿,“还是大人想得长远。”
沈筝摆了摆手,“别夸别夸。黄牛呢?逮着几个?”
许主簿主簿捻了捻手指,“几乎每日都有两三个,周学正已与学子们打过招呼,让他们多注意‘黄牛’,也不许他们代黄牛采买。书肆门口也张贴了告示,书籍将不断供应,且不会涨价,让那些人最好还是断了心思。”
沈筝“嗯”了一声,“吃一天是一天的活计,咱们加快点进度,便没他们什么事了。府城布庄呢?情况如何。”
许主簿感觉她近来雷厉风行了不少,立即抽出布庄账簿,递了过去。
“因着送货上门的服务,百姓们对此赞不绝口,反响极好。特别是成衣,因着样式新颖、剪裁独特,几乎每日供不应求,制衣处那边都忙不过来了。大人,布坊要不要再招些制衣工?”
“招吧。”沈筝道:“百姓们对成衣的接受度高,往后布庄开往各地之后,情况估计也一样,你负责招人,技艺那边.....荷花把关,南姝辅助。”
南姝虽负责绘制衣样,但绘衣与实际制衣本就是密不可分,绘衣与制衣之人,思想与审美契合是最好的。
沈筝一边思索,看布庄还有没有需要改良之处,一边问道:“布庄店员表现如何?有没有冒尖儿的?”
王广进和莫轻晚身上担子不轻,二人也不可能一直守在布庄。
往后布庄和印坊越开越多,大多“实习”掌柜,都要先在同安县或是柳阳府店里待一阵,而后奔向各地。
“有。”许主簿笑道:“有一位店员眼光独到、总能替顾客选到合适的衣裳和布料,故而顾客对她的评价较高,还有不少顾客点名要她帮忙选衣裳。”
沈筝对“实习掌柜”们印象都不深,也没法猜,只能直接问:“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