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秦放鹤悠悠道。
此言出自荀子王制,是所有读书人的必选书目,冉壹自然烂熟于心。
“庶人并非单指白身庶人,”秦放鹤进一步说道,“我曾是庶人,你也曾是庶人,甚至你我有朝一日,也可能重归庶人。”
他用手指在半空中虚虚画了个圈,“士农工商,但这种阶层并非一成不变纵然你我如今风光无限,归根结底,不过沧海一粟、恒河之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冉壹大致明白他的意思,但君呢
君并不在士农工商之列,就好似跳出六道轮回的谪仙人,也能一概而论吗
今天的谈话委实胆大包天,若冉壹不是秦放鹤的弟子,他是决计不会讲的。
因为随便挑出其中几句,落到有心人耳中,都够九族喝一壶的。
但现在,不怕了。
因为冉壹本人和他的亲人,亦在九族之中。
步入中
年之后,秦放鹤的声音越加低沉,饱满厚重,此时语调不曾抬高,语气不曾加急,但说出来的话,却重若千钧
“你忠于谁”
当然是陛下
冉壹差点脱口而出,但话到嘴边,却又觉得不对。
不对,若我忠于陛下,那先生呢
他曾忠于先帝,如今新帝登基
忠于朝廷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换了,朝廷自然也就不是原来的朝廷。
先生是在教导我,不要愚忠
应该是不错的。
那么,我该忠于谁
啊,忠于这个国家。
秦放鹤笑了,循循善诱,“何为国,何为家”
拜师三四载,今天的这场对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触及核心。
冉壹继续思考。
国,自然是清楚的。
那么家呢
生我者父母,育我处为家。
家,又有大小之分,小家便是父母亲人,大家呢
昔日我外出赶考,乡试时奔赴省城,便觉得小家所在的州县为家;后来赴会试,又觉小家所在省府为家
当下大禄兴旺,诸国来贺,坊间市井多有番人聚居,听他们说,回国便是回家。
所以不同的处境下,家的意义截然不同,往小了看,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往大了看,一国便是一家。
如此说来,它们也如士农工商一般,并非一成不变的。
“又是什么构成了国和家”秦放鹤继续问。
冉壹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四处求学的那段时光,面对无数未知,虽难免茫然,却有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托着他前行。
亲人构成小家,小家构成大家,所以
“是人。”
他喃喃道。
是百姓,是看似最平平无奇,最可有可无的芸芸众生。
霎那间,冉壹的脑海中卷起风暴,一撇一捺写就“人”,如此简单浅显。紧接着,无数个“人”自四面八方而来,自最高远的天空、最幽深的地下而来,瞬间集结,不断堆垒,先是“家”,然后是“国”
“陛下施以仁政,乃有百姓安居乐业。”看着下面坐的几位皇子,秦放鹤如此讲道,“诸位口中所食之粮、身上所穿之衣,皆出自百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内阁六人轮流为诸位皇子授业,在此之前,内阁还专门开了个小会,主题就是授课内容。
所有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所以一定要讲究高效,而高效的前提就是避免重复。
所以大家都把自己的专长列出来,相互综合参考之后,确定了大方向。
而秦放鹤作为首辅,偏重“打地基”,简而言之,要学做皇帝,先学做人。
对古代统治者而言,最简单的就是高高在上和残暴,根本不用教,所以他的中心主旨就是“仁”和“德”。
大部分皇子接受良好,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其中也不乏刺儿头。
“先生”二皇子听了半日,颇为不赞同道,“自古君臣有别,官民有别,这难道不是他们应该做的吗”
怎么听先生的意思,是要让那些百姓骑到我们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