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的百姓,只要给他们一点点的好日子,不用常年忍受饥馁,哪怕有再多的苦难要承受,也升不起对至高无上者的怨恨与反抗之心。

所以封建时代,最好统治的“子民”,就是不饥不饱,碌于生计,疲于奔命,无暇思索关注其他的百姓。

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好一个驭民五术。

站在街巷角落,听着百姓前一刻还苦恼于繁重的地租、差役对小摊子的骚扰,后一瞬又满怀期待地聊起圣驾降临,敏若轻声与瑞初道:“看到了吗?”

说的没头没脑的,瑞初却听明白了。

她慢慢点了点头,“女儿明白。”

不开民智,谈何进步。

“走吧,虞云他们这几日办什么差事呢?按理说,你皇父到了,他们正该忙起来了。”敏若侧头看着女儿,问道:“你们俩的事,你皇父是什么意思?”

瑞初道:“皇父打算叫虞云先给舅舅打下手,此事成后,两功并论,再谈赐婚之事。”

敏若点点头,“如此也好。”

让虞云带着功绩接受赐婚,无论瑞初还是虞云,面上都好看,亦更能彰显康熙对满汉功臣的公平。

这公平当然只是个笑话,但公主下嫁,才百姓眼中便是莫大殊荣,朝中事能传到乡野间的毕竟是少数。康熙爱汉民与爱满洲子并无分别之名,传到乡野间总会有人相信。

若说皇帝都如此视满汉为一家,为何还是旗人高高在上、勋贵官门欺压平民?那就是他们不尊今上教诲,没有今上的开阔心胸,旗人如何行事,与当今皇帝又有何关系呢?

瑞初来广东也没闲着,身既至此,日后法喀可能还会在此经营几年,不折腾折腾,怎对得起这样的天时地利?

瑞初对慈幼堂的规划本就不是只限于京中,若非康熙在江宁停留时间较短,她恐怕在江宁也能支起摊子来。

此次出京,她带了得力人手,明面上有从前她身边放出宫的宫女,暗地里还有这些年到处拣人捡回来的能人。

康熙本就有心经营经营沿海民心,忙碌间也没忘了登上街头接受百姓叩拜,并召见了数位本地高寿老人,瑞初此举可谓正合他心,便随着瑞初去了,还叫富保抽调几个人过去帮瑞初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