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页

胤禛道,“育婴堂只收三岁以下的小孩,儿臣说的孤儿院指没有父母亲人的孩子都可以住进去,有专门的人教他们各种技能,养他们到十四岁。以后女孩想嫁人便嫁人,男孩子想出去做工便做工,路由他们自己选择。”

太子想一下,“这样一来街上就没乞儿了。”

“二哥说的是。汗阿玛,儿臣打算把京城作试点,可行再慢慢往外扩展。”胤禛一顿,“养老院赡养五十五岁以上的五保户,不分满汉蒙。家中有子女,子女不在身边没法赡养的,可以向养老院缴纳一笔钱住进去。”

“说的简单,想过这两项开支么?”康熙问,“国库支撑得了?”

胤禛道,“所以儿臣才说,海上赚来的钱由儿儿臣支配。”

康熙一愣,差点把那笔巨款忘了,“这事你想了多久?”

“山西赈灾回来。”胤禛道,“儿臣那时只有个想法。一次去城外看望花姐,花姐说她早年收养的孩子有的已成家,跟儿臣说她又在街上挑几个孩子回去,儿臣挺佩服她的。回来时看到几个小乞丐沿街乞讨,有些人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臭虫,摆手让他们滚远点,便打算建孤儿院。”

康熙沉默,太子看看他又看看胤禛,“儿臣支持四弟,汗阿玛,如果把那些孤儿收养起来,起初效果不显,三年后再看他,街上的小偷会少一半。”

康熙是位明君,关于这点无可非议,太子能想到的他自然能想到,沉思一会儿,“朕同意,先在京城试验,如果养老院实施不下去,大不了关了。”

胤禛笑笑,自然不会跟他扯什么不可能办不下去。

至于胤祐,他无论怎样自卑,也有自信把这两处做好。以后像蚕食那样慢慢把养老院和孤儿院开遍全国,七弟猛然回头发现他以为很小的事变得多么庞大,那时早概忘记什么叫自卑了。又道,“谢汗阿玛,不过,儿臣希望竣工那日,您和太子哥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