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在国内其实不难找,说到底还是人多,即使是这个时代也不缺各种人。在北京这个地方,更是集中了全国大量的资源,旅游公司想找的这类人,在别的地方稀罕,在北京却不至于,最多就是找的时候要多花功夫而已。
但问题是,外语好到能够流利交谈,这样的人就不一定要来旅游公司了。
往上走,可以去外交部。向下走,去一些大型央企不香吗?外交部那边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就不说了,大型央企则是另一个套路——大型央企往往要伺候外国设备,甚至外国技师,要是有懂外语的年轻人过去,肯定也受重视。
外交部级别高、有荣誉,大型央企则是有钱,也很能吸引人。旅游公司虽然也不错,但确实不是这类年轻人的唯一选择。
所以他们往往比较主动,趁着又一届学生毕业,就让人‘深入基层’招人了。
毛思嘉却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来历,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两个人不简单。相比起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穿干部服的,两个人有一种少见的气质。非要形容的话,就是他们没那么‘绷着’。
其中那个女的,上上下下打量毛思嘉,笑着点头:“形象是很好,这四个姑娘里面就这个姑娘最好。”
说是这么说,其实她心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这几天已经跑了好几所学校了,学校推荐的学生也不少,但最后觉得还不错,可以招进来的也只有一个!要知道他们有四组人马满北京城招人,每组至少得招三个人!他们两人负责的这一块儿可没剩下几所学校了!
旅游公司人不少,这主要是需求大。
一般来说带旅游团分大团、小团,不过就算是大团也没有超过八个人的,至于小团,最小就是一个人。
大团、小团的基本配置其实是一样的,一个司机,两个导游。之所以要两个导游,其实也有互相监督的意思。司机不要求会说外国话,但是导游都得会。要是只有一个导游,随便和外国游客说了不该说的,又或者收了外国游客的礼物,这怎么办?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
非要说有什么分别,那就是大团会再带一两个打杂的,协助导游。当然,打杂的就不必会外语了。
这个时候来中国的外国游客不算多,至少相比几十年后的人流量,绝对少的可怜。但整个北京也就一家旅游公司,这个时代会跑来中国的,绝大多数都不差一点儿付给旅游公司的钱,所以为了旅途轻松都是很愿意找旅游公司的,可以想见旅游公司的生意有多好了。
一个团就要用两个会外语的导游,旅游公司的规模确实小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