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一听点心名儿,廖初就对顾客的形象和口味有了大概构想:

传统,讲究,有极好的品鉴能力。

他点点头,“这四样点心没问题,不过您应该有固定合作伙伴吧?”

柳太太道:“确实,但那两位老人并不想大操大办,也已经没什么在世的亲人了,需要的量就很少……”

两人一直未婚,父母亲人或离散难寻,或早已过世。

幸存在世的兄弟姐妹和当年曾暗中帮助过他们的人,也不过寥寥数人罢了。

她以前做的庆典规模都偏向中大型,来宾加亲友起码几十人起,用到的糕点也要上千枚了,对接的糕点制作方都是走量的。

而这次需要的糕点数量太少不说,难度也大,很少有店面同时制作这四种。

分开以后,数量更不起眼,经常合作的几家都不肯接。

回清江市之前,她还曾联系过两家小型的网红复古风糕点工作室,其中一家的口味达不到两位老人的要求。

毕竟那个年代能被打上成分不好标签,都是家里有点底蕴的。

换句话说,两位老人的眼光都很高。

如今苦熬半个世纪,终于苦尽甘来,越发不肯将就。

另一家却要求将婚礼录像剪辑成他们的广告视频,两位老人都不同意。

柳太太觉得这段故事实在动人,有心替他们做到尽善尽美,回来的时候就拉了丈夫一起想办法。

然后柳溪就推荐了廖初。

正好青叶幼儿园举办亲子合唱,提供糕点的就是廖初。

柳太太把其中几款中式糕点都细细品尝了个遍,当场决定跟他合作。

她常年操办典礼,吃过的中西式糕点不计其数,有名的没名的,褒贬不一。

但今天她吃到的,完美。

她甚至能从里面品尝出对顾客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