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募儒生入营伍,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从永兴帝在江宁登基之后,科举便因战事被迫中止,断了天下儒生入仕之路。如今江西、东闽、两浙、湘潭、广南等地都相继平复,不管荆襄会战打得如何,只要能守住扬子江,恢复科考也是大势所趋。
林缚募儒生入营伍,有些儒生会不屑一顾,但有些儒生,特别一些年轻的儒生,为南阳遇屠一事而愤怒难泄,此时为赴国难正热血沸腾,恨没有投笔从戎的机会——林缚此举大开方便之门,这些儒生虽说也会有投池州军、淮西军的,但绝大多数都会进入淮东军,进入林缚的控制之中。
卷十一 狂澜 第一百零三章 定策
听岳冷秋说儒生入营伍积功可补吏,刘庭州愣怔在那里。
刘庭州做手势请岳冷秋进舱室说话。
在昏暗的船舱里,推窗望外,一派江水清碧似蓝,左右舟楫密集如林。
刘庭州看向岳冷秋,说道:“有越以来,帝室、勋贵与士大夫并治天下,科举乃天下儒生入仕之龙门,此制垂立天下两百余载。近年来山河破碎,科举为之中断,使选吏补吏之事也桀途多难。当下,吏部从永兴年之前科举出身的士子里选吏,多补入中央六部,而府县官吏则操之地方。虽说战时不得不用权宜之计,但终究选吏之事,要操之在吏部之手,才合律制。今崇国公募儒生入伍营,许以补吏之期,将来置吏部于何地?”
岳冷秋沉默着。
刘庭州又问道:“有传言说枢密院要取政事堂而代之,难道这是真的?”
岳冷秋哂然一笑,说道:“荆襄之战,不晓得要填进去多少血肉之躯,庭州是不是有些过虑了?”
刘庭州蹙眉思虑岳冷秋的话。
以当前的架式,林缚在鄂东不可能是假打。十数万兵马以及差不多同数量等级的辎兵、随军民夫,都将渡江以蕲春、黄州两地为中心进行集结,林缚想假打都不可能。燕胡的主力必然都将给吸引到南线来。不出预料的话,两军在荆襄地区的战事,将会发展成极为残酷的拉锯战。
林缚也许是对此有所预料,才要极尽一切可能去动员更多的兵力渡江参战。林缚要求枢密院掌握更大的战争动员的权力,包括授田令及募儒生入营伍令,都是在这一背景之下颁布,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
当叛军进袭江宁时,永兴帝与文武诸臣弃江宁北逃,是林缚率淮东精锐救江宁于水火之中;当南阳军、曹家关中军、池州军接连败北,而淮西军、荆湖军、湘潭军毫无作为之时,是林缚率淮东精锐,一举平定江西,彻底消除江宁侧翼的威胁——林缚不过是他之前的权力基础上,再稍微多要求了一点,以便更好的指挥整个战局,谁能拒绝?
永兴帝不能拒绝,太后不能拒绝,刘庭州明白他更没有立场站出来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