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缚虽然年纪轻轻,但能爬到如此高位,又有如此声名,自然不是简单之人,岳冷秋什么把戏,他能看不透,拖一拖便能让陶春将岳冷秋答应下来的好处全吐出来——这也就是梁文展所说的,林缚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好吧,大家都装腔作势,刘庭州便也回淮安城去,徐州一时半会也灭不了,看陶春怎么跟林缚斗法?
刘庭州暗道,岳冷秋亲自过来还差不多,陶春一员武将,比心计又能比得过林缚?关键是岳冷秋、陶春他们没有什么底牌可用。
刘庭州给日头晒了发昏,回城吃甜瓜解暑,天将黑时,门官传报陶春求见。刘庭州也想早日促使林缚出兵解徐州之围,召陶春进来。
“刘大人,这是岳督让我死也要保住的三本密折,想让刘大人看过,再决定哪些密折呈往京中!”陶春从怀里掏出三本岳冷秋在徐州里写就的奏折来。
刘庭州心里疑惑,岳冷秋要答林缚什么条件,让我掺和进来做什么?
翻开第一本密折,竟然是请罪折子。岳冷秋将萧涛远叛变,剿抚流寇不力,督运漕粮不力等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请辞去江淮总督一职。
刘庭州心想岳冷秋决心还是真大,知道林缚不会容他继续骑在头上,开出的条件竟然是辞去江淮总督之位。
岳冷秋既然将这些事的罪责都揽到头上来,折子递上去,张协也不能保他了,也就不存在反悔的可能。这个条件不可谓不诱人。
不过岳冷秋从江东总督的位子挪走,不等于林缚、顾悟尘就能从中受益。想来凭借这本折子,林缚也不会动心,轻易就同意出兵。
刘庭州又翻开第二本折子,竟然是建议朝廷设置江防大臣,位同总督,荐顾悟尘任之。
江淮总督权限太大,岳冷秋上了请罪折子,他就算举荐顾悟尘代替他,朝中也不大可能通过。设江防大臣或江防总督,荐顾悟尘任之倒更实际一些。此举对朝廷来说,也能避免将江东大郡的权限过于集中江淮总督之手,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增加顾悟尘的权柄,朝廷允之的可能性极大。
顾悟尘顺理成章的往前再迈一步,可以正式脱离程余谦的节制,超过王学善、王添、余心源等人,成为与江淮总督、江宁兵部尚书同等级别的超级地方大员。
对朝廷来说,在东南形成宁王、宁王府长史以及江淮总督、江宁兵部尚书、江防大臣相互牵制的权力格局,似乎也颇为不错。
刘庭州觉得第二本折子已经相当够分量了,伸手去拿第三本折子,心里就疑惑了,岳冷秋难道还觉得前两本折子打动不了林缚的心?稍加琢磨,心想也许,毕竟第二本折子岳冷秋没有决定权,只是建议设江防大臣而己,许不许在朝廷。
刘庭州翻开第三本折子,乍看之下,差点将密折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