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枭臣[校对版] 更俗 2055 字 2022-11-11

林缚点点头,说道:“野外围歼,敌在内圈,要合围之,在接触面上要做到兵力密集程度相当的部署,外围就要比内圈多一倍的兵力。所谓‘十则围之’,平地遭遇战,要有绝对的优势兵力才会考虑到围歼的可能,不然就不要轻易冒险。困敌于城,锁敌于寨就相当的容易,城门与寨门的展开面相当的狭小,即使有十万八万的兵马藏在城中,无法展开也是无用,说到底还是‘强兵未展开即不能称强’的原则……这些经验教训,你们回去,跟下面的都卒长、旗头都要说透,我跟你们讨论野战攻守与城寨守防的战术问题,倒不是板着脸要教训你们,我只是想知道杨照麒部在高阳县东与东虏野战被围歼,到底是不是就全军覆没了?”

卷五 燕云劫 第二十五章 金箭传令

海堤上还有些积雪未化,林缚这些天来给风霜阳光吹晒得有些粗糙黝黑的脸膛给篝火照得红彤彤的,脸颊如刀斧削过,线条刚毅而硬朗,浓眉皱起,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铺在泥地上的地图,这是河间府东北沿海的青县、津海县地图。

根据斥候侦察、搜索的情报,林缚详细推演过杨照麒部在高阳县东部被围歼的战局进程。

十一月初,杨照麒率部离开京畿往燕南穿插,是想将东虏骑兵主力限制在燕南与京畿之间狭窄的区域里,东虏骑兵主力不可能在高阳预设战场,应该是由遭遇战发展而来的大会战。

杨照麒部虽说主要都是步卒,但有郝宗成率蓟北精骑在五六十里策应,野外与敌遭遇,以杨照麒积极主战的姿态,与敌骑普通规模的遭遇战是不可能让他退缩的,也许接战起初,杨照麒兵力上还要占很大的优势。

杨照麒对东虏骑兵的机动性考虑不足,没有及时往高阳城方向收缩,使东虏有足够时间利用骑兵在冬季冰封平原地带的高度机动性,从各处集结兵力,形成对杨照麒部的兵力优势,完成合围。

以当时参与会战的虏骑兵力,是无法在野外完成对杨照麒部进行铁桶式的合围,应在高阳城与战场之间布下重兵防止杨照麒部撤入高阳县城——高阳县城也是在杨照麒部被全歼后第二天才给攻陷的——并在杨照麒部与西北方向的郝宗成部之间留下足够的监视兵力。

就高阳会战前的东虏骑兵来说,其刚从宣化破边进入京畿,对燕京守军以及各镇勤王师底细不了解,主力集结于京畿西南,还没有敢大规模的展开。高阳会战开启后,东虏骑兵源源不断的从京畿西南角区域往高阳运动,兵力运动方向是从西北往东南而行。

在这种势态下,在整个高阳会场的东面、南面,也就是河间府的整个北部地区,都给杨照麒部留下了足够的突围空隙。

虽说虏骑凌厉的穿插切割战术动作,使杨照麒部极难有机会进行完整编制的突围,但是三万虏骑将两万晋中兵一个不剩的歼灭,林缚也不相信。

在高阳会战后,郝宗成部仓皇北撤,东虏迅速进占同口、高阳,又派兵迂回直取沧县以及沧县东北的柳县,如此部署也应该是打算从北面、西面、南面封锁杨照麒部晋中兵穿插逃出。

“晋中兵应该还有残部在青县、津海一带坚守。”林缚手指大力的指着河间府北部的青县、津海地区,“这一地区的坞寨对虏骑的反抗最为坚决、有力,像涡口、长芦等寨都有虏骑数度围攻不下的记录,应该是得到杨照麒残部的加强……”

“只是杨照麒残部对东虏恨之入骨,对友军大概也恨之入骨吧……”吴齐唏嘘叹道。他数度派人潜入河间府北部侦察、联络,都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他手里能用的精锐斥候有限,主要还是要随军照顾。

高阳会战,东虏运用骑兵作战,战术堪称完美,但是杨照麒部所遭到的最致命打击却是来自于友军郝宗成部的袖手旁观。高阳会战的结果就是直接使诸路勤王师互相猜疑,都龟缩不前,不敢与虏骑野战,若是晋中兵还有残部没有给东虏歼灭,短时间是绝对不可能再信任所谓“友军”的。

再说东虏大寇燕南三府,也有无数汉人及镇府军叛降,像临清守将叛降,使临清一万守军整编制落入东虏手中,东虏也狡猾地利用叛将官兵假装援军诱骗坞寨打开寨门而轻易破之。有过几次这样的先例,给困在敌军坞寨的晋中兵残部对前来联络的友军信使会更加的小心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