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导太谦虚了,实际上这个说法现在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夏华制作的小成本电影屡次获得高票房,这种专注电影内容的模式已经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而你当初提出的互联网加影视的概念,早已扩展到了其他更多的领域,做出这么大胆贡献,大家都想知道你是如何看待自身,看待整个产业发展的。”
鲁遇继续追问道,还是想听听周夏更专业、更深度的解释。
“其实,倒不是不可以说,只是我个人和夏华的历史太短,总觉得当做成功的模式来参考意义不大。
但如今夏华影视上市已经一年,市值增长快速,夏华影视在影视制作、明星经纪、音乐、综艺、动漫等领域不断壮大,特别是时内容制作方面,已经独树一帜,跟其他公司拉开了差距,到也有资格被当做成功的模范谈谈。”
“是的,现在夏华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从各个业务上来说,几乎都在国内是领头羊,今年好莱坞报道评选全球十大影视企业,将夏华影视评在第八位,可见夏华已经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影视股明星公司,夏华的成功之道自然是值得别人学习和借鉴。”
鲁遇继续吹捧周夏,希望他更深入的谈论刚才的话题,而不是岔开话题。
周夏见此也不再推辞:“虽然如此,夏华还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不能跟那些全球老牌影视公司相比,就国内电影工业跟国外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夏华是基于国内市场的影视公司,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自然会反哺整个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建立更专业的行业规范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说放眼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内电影产业发展中有影响的事件和人,真的是太多了,时间线也太长,我就简单说下从九十年代电影业改革后的一些重要事情吧。”
“好的,期待周导高屋建瓴的视野,分享你对整个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看法。”鲁遇立刻高兴的点头道。
周夏接过话题,继续道:“国内电影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拍摄出了许多优秀人文电影,不单是艺术上屡屡在国际上获奖,给国内电影人争得了许多荣誉,让外界了解了我们的文化,也在国内创造了票房神话。
这其中一些,就现在来看,可以归于某种类型片,历史的、爱情的、动作的、社会现实重大变革的,如《牧马人》、《少林寺》、《火烧圆明园》、《红高粱》等等,因为引起广泛社会关注和观众的喜欢,都是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
但这些优秀的电影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项目审批、制作周期都十分长,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特别随着外界更多类型的电影,通过引进片,或者是录影带等方式进入内地,观众的视野被打开,有了更多的选择,对电影的审美和需求也在变化。
所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内地电影很难在吸引观众进入影院,整个市场也ju进入了一个低谷摸索期,也就是从那个时期,民营电影企业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