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讨论说,电影这两条线索犹如太极的阴阳两仪,最终都是转到了五六岁,特别是这对年轻夫妇回想他们成长之路,假想当时改变一个选择会对人生有何影响,会怎么样,十分的有意思。
如同再现了我们经常后悔的一些事情,让人总是能投入其中,也思考自个的许多选择。
可以说,在叙事架构上两部电影都很出色,而且很完美的契合了整个故事。
第二,真正的幽默是含蓄的,不经意间就埋下伏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包袱”,是笑料在细节层次上的组织结构,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两部电影的“包袱”。
《三傻》中伏笔比比皆是,我随便就能举出十几个:1,开学时“消音器”不会说印度语导致后来演讲时稿子被改了也发现不了(影片也顺便抨击了填鸭式的学习方式);2,开学时门口撒尿被电那一幕,结合“消音器”多次在野外随地小便,使最后“消音器”小便被电的发生得很自然;3,太空笔这个线索是影片的一个亮点,套用美苏航天局“太空笔-铅笔”的典故等等。
第648章:终于弄明白了
前面是《三傻》的伏笔,在《起跑线》中,伏笔也有很多,许多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结局。
张朵朵不想回魔都上重点小学,所有人都反对,张哲也是不太确信,但他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他拿出各种测试来让女儿做,不光是是学习成绩,许多还是测试孩子的情商、勇气、应变。
结果这个符合测试,让妻子、岳母家,所有人都是惊喜无比,最终都同意了朵朵继续在张哲老家的小县城上学。
当夫妇两人临走前,送孩子新学期开学报道,分别之际,看着孩子告别进入学校的背影,张哲眼里浮现出了他自个上学的一幕。
他很不情愿的进入了学校,而学校名字很有深意‘xx大学附属小学”
周夏正认真看着,糖糖却是突然拍了下他的肩膀:“哎呀,这个到底什么意思,我都没有注意到啊。”
周夏无语地瞥了眼旁边的糖糖:“很简单啊,暗示周夏曾经上的是重点小学,这个都没注意到,你怎么看剧本的!”
“哼,那是你的部分,我怎么会那么注意!”糖糖反驳之后,继续道:“可是我怎么没有注意到电影里有相关的说明啊,张哲父亲不是小学老师,妈妈不是个妇联干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