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一:“漫画式开场,最后定格在夏洛水中倒影中的人生蜕变,这意味着夏洛所发生的事本身就是镜花水月好梦一场。”
微博二:“夏洛第一次醒来去关水龙头,可水关不了,说明这是梦境,也说明了这场梦还没做完,还说明其对青春,对梦想,对人生的认识还停留在梦里。
最后当他在梦境中逝去生命,好梦结束时,再次关水龙头,水停了,梦醒了,回归现实,开启新生活。”
微博三:“电影开始时,马冬梅穿着很普通,一副底层劳动妇女的打扮,出去给人拨火罐,蹬三轮,舍不得多花一点前。
电影结尾时,马冬梅穿着时尚,打扮漂亮,坐着打麻将。两处鲜明的对比,说明夏洛已经新生,懂得了珍惜身边的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微博四:“电影中对学生时代老师的刻画,是绝大多数人经历过的。电影一开始就将班主任刻画成一个爱贪便宜,收受家长礼物,一切向钱看的老师。
到后面不惧黑社会救夏洛,实现大反转,传达出我们最恨的人或许也是对我们帮助最大的人的意味。”
微博五:“夏洛喜欢鸡毛装,从参加婚礼,到成名后演唱,乃至到马冬梅家去,都是一身鸡毛装。其寓意不言而喻,他的人生就是“宁愿一地鸡毛也要面子”,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写照。”
微博六。
周夏耐心看到了第八条,再没有继续看,这个微博主有个认证,是个编剧,但是什么作品却没写。
第359章:电影的解读和热潮
周夏对这个叫‘光影里的鱼’重视了起来,能这么细致看出电影的细节所在,这个人的洞察力很强,对电影的各种镜头语言理解也很深。
而且正是因为他这股认真钻研劲头,这才在微博上带起了一股讨论电影细节的热潮。
大家都是纷纷在回忆、讨论电影的各个细节,以及隐含的意义。
每个各个镜头、光影运用的深意,他们也是进行了解读。
有的甚至超过了周夏本来拍电影的用意,解析出了许多哲理来。